智能气功科学精义(24)——明心见性的四个层次A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g0521h6rwm6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智能功就不然了。意识活动不是乱七八糟吗?往一块聚。这不就变得集中了吗?再集中、集中,变成很小的一点,这不就成一个了吗?当乱七八糟的思想变成一个的时候,它也可以传开了,因为周围都没东西了。这跟入静的效果是一样的,只不过它是直接从乱里面集中成一个,而不需要经过入静——使什么都没有了,再出来一个练功的念头。不需要达到那种什么都没有的状态,直接凝聚成一个就容易做到。如体会八句口诀,这也是个念头,但它是一个练功的念头。当然,你心里想:“一念不起,起什么呀?”这就不对了。你发个意念,马上就变成行动,里面没念头了。一念不起——脑子里没别的念头了;神注太空——和虚空结合了;神意照体——从太空一下又想到身体里,气也被裹挟过来了;周身融融——身体起变化了。这样就从不练功的状态过渡到练功的状态了。八句口诀要这么去领会。当然还能领会到更多的也更好,但如果你想得太多了,反而念头多。“方才您不是讲要体会吗?”是要体会,不能傻呆着,可体会并没念头呀!“外敬内静,心澄貌恭……”恭敬下来了;“一念不起……”没念头了;“神注太空……”想到太空上;“神意照体……”照回来了;“周身融融……”体会里面去了。但是没念头。这样从正常的、普通人的状态直接转化成练功的念头,那和真意没有更大的区别。但是我们往往不能把这种境界延长下去。你念“空蓝来里”,得把它直接变成行动,得想那个蔚蓝的天空、那一片蓝进到身体里来。光念空蓝来里,而没加意想,那样不行。你想蔚蓝的天空一无所有、空空荡荡,能有杂念吗?没具体的内容,你能想到哪儿去呀?你得领会口诀的实质,不能光念。按实质去做它就起作用了,和传统气功也就不矛盾了。
另外,智能气功不讲入静,只讲集中精神,还有另外一层意义。很多人讲,练气功关键在入静,不入静不起作用。这一句话要了命了!一般人一开始练功很难入静。他老入不了静,心里就着急;“唉呀,老入不了静,不起作用,白练了!快入静吧!”越着急越入不了静,越入不了静越着急,急、急……就不练功了。智能功不强调入静,不入静也没关系,集中精神就可以了。一说集中谁都懂。跑了神了,集中回来就行。这样给予他心理安慰,他就不那么着急,也起到入静的作用了。前面讲过静有五个层次,哪能一下子静了?一下子静了,那成了高级气功师了!一开始他还做不到静,你非要他入静就坏了。我们要求集中专一,而不说入静,这里面还带有“语言游戏”的味道,实质是让念头少下来。
四、意念集中、专一的锻炼层次
智能气功的运用意识,从始从终都是要求意念集中和专一。一开始是这么练,到了最高级层次仍不离这个指导思想。咱们结合传统气功把意念集中、专一总共分了四个层次。我为什么不按照智能功的形神结合、意元体理论来写呢?因为咱们这方面的实例还不多,不容易写,只好结合着过去功法的层次来写。但是我们用集中的方法把它统一起来了,从浅到深地讲下来。将来甭用多了,如果有那么十个八个能达到第三层次之后,我就可以完全用智能功的语言来描述它了。现在还不行,有的地方还需要借助传统气功的东西来讲述它,但它仍是属于智能气功的内容。这部分理论就跟《简明智能气功学》中的混元气理论和整体观理论一样,也是个过渡性的。而到了现在,混元整体理论已完全变成智能功的了。智能功的书写得都是很慎重的,因为是要改革传统的东西,每一步都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,要走得牢靠一点。
(一)意念集中阶段。在这儿主要讲初练功的时候,除了练智能功的功法之外,怎么去集中精神。这个阶段比较简单,给同学们举两个例子。
1、观球法;在眼前三尺远(最近也不能超过一尺二)的地方吊一个球,与眼睛平着。可以用金黄色的,也可以用黑的,当然用白的也可以。直径约一公分,太大了不好。吊好,然后瞪着眼睛看着。若闭着眼,脑子里面不受刺激了,精神不容易集中,就跑了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习惯了往外看,看着一个东西,定住它,这样精神容易集中。一开始用力量压着来集中,集中看,慢慢脑子就累了。一犯累,精神反而容易安静了。看时不许眨眼,一眨眼重新来,要瞪住。初次练一般看不了三分钟就流眼泪了。它要流就让它流,这能够帮助排泄身体里面的病,还能够调节情绪,清脑子。有时候流出的眼泪还有味。你不用管它,一会儿就不流了。有的人可以从一开始流到练功结束,那也甭理它。这样,瞪着眼看,有时看着看着就会看到那个球一圈一圈地往外冒气,最后球体消失。尤其是看黑球,看、看、看,前面什么也没有了,就整个一片都是黑的。这时有人可能会看到屋子外面的东西了,但不要紧张,不要害怕。所以观球还能看出功能。这是锻炼集中的一个方法。它还可以练力量,还可以练催眠术。不过练催眠术不允许一看看没有了。练催眠术须把那个球看得清清楚楚,就那么一点。球“呜”一冒气,一变大,立刻定住,还让它就这么一点。它是属于常态智能的。练气功的观球法和练催眠术的观球法的根本不同就在这个地方上。
2、观线香法:一开始看粗点的香,用屋子里插的香就行。睡觉之前坐在床上,不用盘腿,把屋里灯一关,把窗帘拉上,屋内黑黑的。然后拿着线香晃圈(双手平拿着转也行),一般转斜圈,也可以平着转。一开始转慢点,以后快;再快了慢、慢了快。眼睛盯着香火头,这个亮头跑多快你也跟着。黑暗里香火头那一点亮光更容易把眼神连上,这是从眼里面出来的一条光线。闭着一只眼睛看也行。过去还要掐诀,闭哪个眼睛掐什么诀。手上有12个地方,避老虎掐哪儿,避蛇掐哪儿……一掐诀老虎不动弹了,蛇也不动弹了。怎么回事?其实这是意念力(意念集中后产生的力量)的作用,不在于掐什么地方,掐诀只是形式。
(二)意念专一阶段。这比集中阶段深入了一层,它不仅是念头集中了。
1、何谓收视返听:把我们身体的各种感觉功能结合起来,集中到一点上去。耳朵听里边,闭着眼睛看里边,意念想里边,有时还可以加上舌头指向里边。一般练动功不用舌头来指,练静功的时候守上丹田或中丹田,可以用舌头尖来指向所守部位。这种练功方法即称为收视返听。
2、收视返听的锻炼方法:一般在安静的时候,就守混元窍——默念“灵——灵”(由一声转为二声)里面一动的地方。里边一动耳朵听听里边有什么动静,闭着眼睛看里边,舌尖点下腭也找动的地方,这样去集中、专一,空空荡荡地到里面去。一念“灵”,里面一动弹,实际上那个位置是个窍。一开始感觉不着,以后气多了把里面冲开了,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空空荡荡的。当下边的气足了,你也可以守上丹田,即神机宫——一念“神机”,山根里面动弹的地方(这个地方比意元体中心点稍稍低一点)。念“神(SHEN)机(JI)时不发出音来,要默念。念好了还能从眉弓底下出去。因为这两个音正好是舌尖顶上腭往头顶上冲,它从里边振动,两边一拉开,上腭一开一合往上送。有的人一下体会不到,要反复多练,安静下来就体会到了。找到位置后,就耳朵听,闭着眼睛看,舌尖往那儿顶,往那送,心里想着那,这样练专一。一定要注意,知道那个地方以后,就不能死皮赖脸地往那去想,但又不能不想。怎么办?要按意守的原则“似守非守,若有若无”去做。这就是过去讲的“知而不守是功夫”。
当收视返听(守混元窍也好,守神机宫也好),守到一定程度,往里面返、返、返,突然觉得里面(尤其是守神机宫)非常空空荡荡的——不过说空了,也不是什么都没有。有不少人收视返听时可以直接达到这种状况。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就叫“明心”。原来念“灵”或神机的“机”,里面一动,有个动的感觉;而现在里边一空,觉得里面有个地空了——意识往那一放,就那个样子了。当你明心之后,再往里边收意念就容易收了。平时我们是从外面往里压的,而明心后,里面有个位置了,意念往那一放,从里面拉外面了。但是明心也不是那么简单、那么容易。我说:“明心——那么一想,里面就空了。”有的一听说就行,而绝大部分人还得慢慢练。怎么叫一想就是呢?因为我们平时一发意念活动,它就习惯于出来了,往外跑了,而现在要一想进去,就进不去了。
如图3,圆圈喻为参照系,里面是“空”的意元体。我一说:“往里边去。”动点C处就不是往外发,而是向里边走了。“我要体会里面去。”这一句话不生出概念,要体会什么就直接变成体察行为体察里面。这样感到空,那就是明心(还不是见性)。“我想进去看看里边。”这一看是从外面往里看,这样有堵“墙”,你就进不去。就在“墙”那儿,念头一动就返到里头去,不往外跑。我这么讲,应该说是已经讲明白了,但是你仍体会不着,因为你对脑子里面活动的位置并不清楚。只有慢慢琢磨,不知哪一天琢磨透了,“噢”!一下就开了,“啊,原来是它呀!原来就是自己。”佛教的老前辈只会这么讲:明心,发处就是收处,收处就是发处,收发一如。我们讲意元体有外向与内向,比古人多点词,多点内容,但实质还是一个。一下领会不了,就用收视返听来练它。
要想练它,平时该怎么做呢?在日常生活、行动当中,各种感觉器官都要受意念的支配,说话、处事、举动及对周围事情的关注等等,都要庄重沉稳。过去讲,女孩子带两个大耳环,就是让她们不要把头转得太快,转慢点,稳重点;男的戴帽,上面有缨子,也是不让转得太快了。有文化、有修养的人一举一动都很稳重。练收视返听往明心上走,就得稳重。书本上写了,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加强对眼、耳、口的控制,眼睛看东西、耳朵听东西、口说话,都要注意神机宫或混元窍里面。如果你守混元窍,耳朵听、眼睛看、口说话都要注意混元窍,就好像眼睛长在混元窍上,耳朵、嘴以至于胳膊、腿也长在混元窍上了;守神机宫亦如此。当年我练拳的时候,老师问:“鹤鸣,手长在哪儿了?”这一问把我问愣了。我说:“长在胳膊上了。”“我还不知道长胳膊上了?手出去是从哪儿出的!”“老师,从丹田出的。”“这还差不多。”手随便出去那还行?那就不叫练拳了。以前说“力由脊发”,就是从脊梁骨窜过来。“一身备五弓”,那是走形体的整体,是形而下的练法;形而上的练法,一动就是丹田,手跟丹田直接“说话”了。我们身体各个器官都得与练功的窍结合到一块儿,这样才能够锻炼出收视返听的结果。同学们要琢磨琢磨:看东西怎么和混元窍连住?说话、听东西、手一动怎么和混元窍连?这就得靠平时练开合,收气往混元窍里收,出气也从混元窍出去。慢慢手一比划就会直接“打”到混元窍,耳朵听东西、眼睛看东西、口说话,都和混元窍连起来了。这么一点一点地就进步了。不过说话和混元窍往一块连的时候,可能会费点气、费点劲,习惯了就行了。说相声的侯宝林,他是语言大师,他的口腔运用语音用得非常好。因为侯宝林唱过京剧,而且唱得不错,他会京剧的发音法,以后才改说相声。所以到目前为止,相声界没有一个人超过他的。他虽然不懂得混元窍,但他懂得唱京剧的桶子音。桶子音用丹田气发,又叫膛音。唱京剧虽然是从上牙膛的前口腔处振动,不像唱花腔的喉音从喉腔振动,但它口腔的振动是和丹田连着的,所以音质、音量很好。我们不是为了搞音乐,而是练气的,用混元窍把身体各部结合到一起,这样就把神往回收了。收得多了,气也足了。
推荐阅读(直接点开即可):
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
↓↓↓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